雖然我現在只操作期權, 已幾乎不投資股票. (沒辦法, 老是覺得基本分析不好玩!)
這篇文章或許對投資股票者比較有幫助.

不過~ 好文仍是值得推薦 !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出處:發財網

台灣有高成長的電子業,全世界都知道;但台灣政治不穩,又有兩岸問題糾葛,導致台灣股市常常暴起暴落,就像淺碟子中裝的水一般。如果你真的要親自投資,專家建議你,就必須像投信法人一樣用功!

在台灣的投資人,似乎都有兩顆心臟!

不是嗎?1996年,3次中共試射飛彈讓台股跌到三千多點;一次總統大選,更讓台股由多翻空;去年,美國「911」事件也造成台股暴跌,而立委選後的推升行情又讓台股一路飆漲……,這種一有風吹草動就造成股市劇烈上、下波動的情形,正說明台股的脆弱與風險。

淺碟市場的代表

度過4個月大行情,徘徊在股市6000點上下高點,你應該特別注意台灣「淺碟式市場」的風險。

什麼是淺碟市場?投身股海已有相當時日的保誠投信副總經理劉友威指出,所謂淺碟市場,若照字面上的意義來解釋就是指:很淺的碟子若裝滿水,只要一動水就很容易溢出來,相反的,如果是用較深的大碗公裝水,就算走動較劇烈些,水也不容易滿出來,也就是說淺碟較易受外力影響。台灣就是淺碟市場的代表。 
套用在股市中,水就如同市場上的資金量,淺碟市場一受影響,不但資金量縮,波動幅度也往往較成熟市場來得大。眾銀投顧總經理張偷祥舉例說明,美國911事件,台灣受其直接影響的只有航運類股,但是電子股卻也因而跟著下跌,連帶拖累大盤,明顯表示台股的不穩定性與高風險性。

主要原因來自於台灣市場縱深不夠大,也就是整體GDP金額規模很小,目前才2800億美元,和已開發國家比起來,簡直是小巫見大巫,以美國來說,GDP高達9兆美元,歐盟也有同樣的水準,日本也有5兆美元,就連股市尚未成熟的大陸也有1兆美元的規模,因此台股波動幅度特別大。

大盤系統風險高

像台股這樣的淺碟市場,通常出現在開發中國家,由於多屬新興市場,大盤的系統風險自然也較高,張偷祥表示,例如去年景氣不好,失業率不斷向上攀升,由於可投資金額減少,影響大盤成交量,對指數也無推升之助,因此大盤一直處在低迷狀態,這也就是高系統風險所產生的現象。

以淺碟市場及高系統風險所建構的台股,究竟具有哪些特性?歸納如下:

1.上下波動劇烈,好公司也會成為落湯雞

淺碟經濟市場最明顯的特色就是「股市總市值」較小,市場中的公司多半規模不大,因此市場中投資人的「集體人心向背」,往往造成齊漲齊跌的效果。多頭市場時眾人一片看好,往往漲過頭,空頭市場時人心一片看壞,又常常跌過頭。台灣就是最明顯的淺碟式經濟體,因此政府政策(例如核四爭議)、選舉、政爭,都常引起台股非理性漲跌,例如台積電一年來公司競爭力都沒改變,但股價卻可以有45元到90元的一倍落差,至於更小型的智邦、友訊、旭麗、正崴等公司,波動幅度甚至可高達2到3倍。台灣投資人因此就得多花心力在非經濟面研究,才能避免這種震盪的風險。

2.流動性陷阱,小心股票求售無門

淺碟式經濟體的公司股本小,而且不少企業股權都掌握在創業家大股東手中,加上台灣有「漲跌停板」限制,因此常出現「賣不掉、買不到」的流動性危機,極需現金周轉的持股人難以變現,而法人想建立基本持股時也很難一次就買足,這種交易面潛藏的風險,使外資進入台灣時只選擇股本大、在外流通股數較多的個股進行投資。一般投資人進出量雖然不大,但要小心在股市最高或最低點,即使是1張、2張股票,也會遇到流動性陷阱,去年政府動輒縮小跌停板幅度為3.5%,卻造成更多上櫃股票無量下跌,即為一例。

3. 人為炒作機率大,不要輕信內線消息

台灣與世界新興股市最為人詬病的現象,就是人為炒作。由於市場參與者少,再加上台灣多為股本較小的中小型企業,用「認養」或「鎖單」造成的人為操作影響力,大為提高。這些由籌碼掌控等非基本面力量影響股價的行為,終究會回到基本面,例如以往東隆五金、國揚建設、環電大股東炒作或護盤自家股票,最後皆以股價暴跌收場。

4. 資訊不透明,投資人要自求多福

淺碟式經濟體的另一特色,就是企業資訊揭露,並沒有成熟法規來規範。企業不公布關係人交易內容、將存貨硬塞給子公司虛報業績,或者將債務、虧損隱藏在下一個季報表中,都為投資行為帶來極高道德風險。但隨著企業向國外籌資行為愈來愈普遍(發行ADR或ECB等),許多科技公司已經開始學習台積電,定期舉辦法人說明會,由經營者對外報告企業經營實況,但對一般投資人而言,如何解讀或收集到不輕易露面公司的資訊,是個大挑戰。

散戶難有絕佳獲利

也因為上述的4項特色,導致在這樣的市場中,一般散戶投資人很難有絕佳的獲利表現,張偷祥形容在淺碟市場中投資就如同開船:「捕魚時很多人都會看天氣好不好來決定是否出航,但更重要的是這艘捕魚船堅不堅固,如果不牢靠,即使天氣好,也很容易沈船。」這裡的天氣就好比大盤,船代表的是個股,這個比喻點出淺碟市場致勝的關鍵在於挑選個股。一般來說,在股市多頭行情中,選股不是一個難題,就算投資較差的股票,也會因為跟漲作用而有不錯表現;然而在空頭格局時,一旦做了錯誤決定,造成的損失絕對更勝以往。

道理人人都懂,卻個個沒把握,原因在於選支好股不是那麼容易的事,需要的是良好的記憶力、準確的判斷力加上分析能力,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依據下列4大步驟,按其順序來選股,雖不中亦不遠矣。

Step1:過濾類股,只鎖定10支最愛,全力追蹤

第一步就是先過濾市場上消息是否準確,尤其是在股市多頭時,各個有助拉抬股價的題材相繼出現,最常出現的就是低價股或是股友社報的明牌,其中有些是真的、有些則是過於誇大、更有假消息混雜其中,因此投資人必須事先過濾這些訊息是否屬實。你最好建立一個簡報資料夾,對照公司財務預測準確度,只買進「不黃牛」公司的股票。最後,最好只留下10支個股,因為家數太多,就會超過你能力所及的管理幅度。

Step2:謹慎判斷行情大勢,絕不逆勢而為

第二步則是謹慎判斷要跟隨市場的腳步,或是採中長期投資。原則上,如果你是老手,不論多空,跟著市場走就對了,多頭時保有強勢股,空頭時放空弱勢股。如果只做多的保守投資人,可以專注在電子股,於多頭市場本益比為40倍時賣出,在空頭時於20倍本益比以下買進;或者在股市最熱絡時(連洗髮師都向你推薦個股之時)賣出,股市最人心惶惶時買進。只要謹守紀律,絕對是贏家。

Step3:彈性操作,用經驗與嗅覺,累積自己知識含量

再來就是建立自己的一套操作邏輯,在這套邏輯中彈性操作。以往投資人多以「本益比多少倍」來決定買賣判斷依據或買賣的時點,然而本益比並不是絕對標準,例如中鋼,由於產業成長性低,即使獲利不錯,但卻無法吸引追求高報酬的積極性投資資金,缺乏人氣,當它15倍本益比就得考慮賣出,對於想要獲取每年固定現金股利的人來說,中鋼還不錯;但對追求資本利得的投資人而言,中鋼就不適合,應改買高成長的股票。例如IC設計類股或轉機股,本益比高達40倍仍可再買進。這時決斷標準就要考慮企業明、後年的獲利成長力,你得非常用功才行。

Step4:把「成長」邏輯擺第一,迴避風險

台灣股市暴起暴落,幾乎97%的投資人都在前兩年賠錢,但是在今年初反彈大行情中能回本的,幾乎都是持有「成長」型電子股的投資人。所謂成長,就是企業的營收與獲利,能夠每年維持30%以上成長的公司。在市場起伏時,被套牢是難免的事,但如果企業有成長力,下次漲升時它的股票一定能讓你解套。以華碩為例,在歷年高點套牢的投資人,都在隔兩年後解套並獲利。

依據上述4大步驟,想要戰勝淺碟市場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tnvt24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